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江西理综高考答案解析_江西理综高考试卷2021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求全国二卷高考理综物理答案?2.江西高考什么卷子2009年全国理科综合I生物部分全解析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命题意图 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知识,能力要求B。解析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

1.求全国二卷高考理综物理答案?

2.江西高考什么卷子

江西理综高考答案解析_江西理综高考试卷2021

2009年全国理科综合I

生物部分全解析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命题意图 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知识,能力要求B。

解析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D错误: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D

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命题意图 考查微生物代谢的知识和获取图形信息的能力。能力要求D。

解析 酶活性调节的实质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发生的可逆性结合,致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C项错误:题图中没有信息显示,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答案 C

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命题意图 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发酵工程的内容等知识。能力要求B。

解析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C项错误:人们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微生物学家用诱变育种的方法,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A项正确: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当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B项正确: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份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D项正确:在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后,代谢产物逐渐增多,这时如果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就有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答案 C

4.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F1所得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命题意图 考查植物细胞工程和细胞质遗传的知识。

解析 A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够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范围。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包括:制备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的筛选→杂种植株的培育和筛选与鉴定。D正确:F1的核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父本和母本双方,而细胞质基因则几乎全部来自母本。

答案 C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等。能力要求D。

解析 设抗病、感病基因用A、a表示,无芒、有芒基因用B、b表示。

P: 抗病无芒 感病有芒

AABB × aabb

F1: AaBb

抗病无芒

↓自交

F2: A B aaB A bb aabb

抗病无芒 感病无芒 抗病有芒 感病有芒 (淘汰掉)

原始比例: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2/16 aaBb 2/16 Aabb 2/16

AaBb 4/16

AABb 2/16

淘汰后比例: AABB 1/12 aaBB 1/12

AaBB 2/12 aaBb 2/12

AaBb 4/12

AABb 2/12

上述植株自交: ↓自交

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所占全部后代的比例:见下表。

不同基因型个体自交 F3 表现型及其比例

抗病无芒(A B ) 抗病有病(A bb) 感病无芒(aaB ) 感病有芒(aabb)

AABB 1/12 1/12

AaBB 2/12 2/12×3/4 2/12×1/4

AaBb 4/12 4/12×9/16 4/12×3/16 4/12×3/16 4/12×1/16

AABb 2/12 2/12×3/4 2/12×1/4

aaBB 1/12 1/12

aaBb 2/12 2/12×3/4 2/12×1/4

合计 25/48 5/48 15/48 3/48

抗病:30/48(5/8) 感病:18/48 (3/8)

答案 B

考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分析推理能力差。如不能准确理解题干中“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这个信息(暗示着在F2中淘汰掉有芒植株,让剩余的无芒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即自交),导致在分析问题时对于自交整体的理解出现错误。或者弄不清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析推理出现逻辑错误。

这种情况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实际存在着,这反映的是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对于高考来说,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31.(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

命题意图 考查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能力要求C。

解析 (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质,因此二者的降解分别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活性变化有关。这可从曲线图中方便地读出来(随着果实成熟后时间的增加,纤维素和果胶质的活性逐渐提高)。

考生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答题时间紧张,审题不认真,答题的规范性不够强。如将“果胶质”答为“果胶”。

(2)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A品种更耐贮运。因为随着果实成熟后时间的增加,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都逐渐下降,但B品种软化快,A品种软化慢。

(3)理论上,减缓果实变软的保存方法有:适当增加CO2的浓度、充实N2、使用某些植物激素、适当降低温度等方法,但由于本题给出的是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因此依据实验结果推测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方法时,应着重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减缓果实变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出现错误的考生,根本原因是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用乙烯进行处理或让采摘的果实与成熟的果实放在一起(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适当提高贮存温度等。

(5)叶绿素不稳定,在常温下易分解,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

答案

(1)纤维素 纤维素酶 果胶质 果胶酶

(2)A

(3)适当降低温度 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 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降低

32.已知2H2O2=2H20+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本题结合教材实验(酶的高效性)来考查实验设计的能力。能力要求C。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实验变量(自变量)有两个:过氧化氢酶的有无、过氧化氢酶与Fe3+。对于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分别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和蒸馏水;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和FeCL3溶液。反应变量(因变量)都是H2O2被分解的情况,可通过观察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检测。无关变量包括试管的洁净度、环境温度、相同材料的量、各种试剂的量、反应时间等。

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做到确保单一变量,控制和消除无关变量。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高低,没有对环境温度作要求,即在常温(或室温)下进行,而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在所给的实验材料与用具中提供了恒温水浴锅,因此,不可忽略对该器具的使用。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可按照“①分组、编号、非条件处理;②条件处理(即施加变量,设置对照);③适宜条件培养(或相应方法处理);④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的程序进行,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过氧化氢酶与Fe3+相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O2的释放速度更快;酶具有催化作用,而蒸馏水不具有催化作用,因此加蒸馏水的试管O2的释放速度最缓慢。

(3)酶需要适意的温度、pH等条件。当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催化效率降低或丧失;而加FeCI3溶液的试管催化作用将加快。

答案

(1)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I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试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

(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I3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 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加FeCI3溶液的试管 在此温度下,FeCI3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

33.(11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来调节垂体和性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要求C。

解析 (1)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实现。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人教2006版,生物必修1,P85)

(2)本图是人教2006版,生物必修1,P85~86激素分泌的调节中,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的变形,在课堂上教师会进行适当的拓展,在平时的练习题中也可见到,因此,相关知识是为考生所熟悉的,考生会轻松地答对相关内容。

(3)根据激素的概念可以知道,激素必然有其合成的部位——内分泌腺、运送的途径——血液和作用的部位——靶器官(靶细胞)。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

答案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33.(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出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__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喂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喂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_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考查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为数不多的D层次的内容,属于生物学主干知识的核心知识之一。能力要求D。

解析 (1)略。

(2)根据对种间关系的认识,容易判断出牛与鸡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鸡吃玉米子粒;人与鸡之间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因为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人与牛的间则属于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人吃玉米子粒或牛肉。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在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玉米,不考虑杂草等绿色植物。有的考生不能够从具体事例出发,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农田中也有杂草,因此误答为生长者或绿色植物。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有的考生根据课堂讲授内容,答案为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应该视为正确答案,因为题目本身并没有说明“主要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其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当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因此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

答案

(1)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3)玉米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求全国二卷高考理综物理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D错误。

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

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

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 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C错误。

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答案C

解析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产生乳酸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才能用于生产。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以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故C不正确。

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从而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紫茉莉枝叶的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应与母本一致,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故C错误。

5.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答案B

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 ,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故选B。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据图回答:

(1) 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

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 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 。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

,因为 。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科选用的方法有

和 。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

答案(1)纤维素 纤维素酶 果胶质 果胶酶

(2) A

(3) 适当降低温度

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 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低

解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后硬度的变化与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含量变化一致与果胶质水解产物变化相反,可见,其硬度的降低与纤维素和果胶的降解有关,而纤维素的降解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果胶的降解与果胶酶的活性有关。

⑵A品种在成熟后,其硬度变化比较小,应耐贮运。

⑶从⑴的分析可以看出:果实成熟采摘后要减缓变软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适当降低温度,从而延缓果实软化。

⑷采摘后要使果实提前成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适当提高贮存的温度或用乙烯处理。

⑸果实成熟过程中绿色变浅是因为叶绿素转变成了其他色素,从而含量降低。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2H2O2=2H2O+O2↑ , 可以通过观察反映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牛过氧

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 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0C,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答案(1)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产生的快慢。

解析该题要同时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⑴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③观察现象:3 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⑵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释放最快的是加酶溶液的试管,其次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再次是加蒸馏水的试管,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⑶将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由于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释放O2最快的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

33.(11分) (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光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下丘脑 → A → 垂体 → B → 性腺 → C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和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 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 、 和 。C进入血液后,通过 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 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答案(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⑵从图中不难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泌。

⑶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34.(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 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 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答案(1)

(2) 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解析

⑴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玉米 人

⑵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⑶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的。

⑷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日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

江西高考什么卷子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A. 和0.30s B.3和0.30s

C. 和0.28s D.3和0.28s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 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 ,由 ,得t=0.3s,B正确.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当电热丝通电后,右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定律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错。

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则该电路可能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由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内阻为0.5Ω.此电源与三个均为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时测的路端电压为4.8v,A中的路端电压为4v,B中的路端电压约为4.8V.正确C中的路端电压约为5.7v,D中的路端电压为5.4v.

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理理论. 从高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9.20ev,不在1.62eV到3.11eV之间,A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 3.40evB错.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3.11ev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ev介于1.62到3.11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对.

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

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

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 点。若不计

重力,则

A. 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B. 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C. 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

做功

D. 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

它做的功等于零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中的虚线为等势线,所以M点从O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等于零,D正确.根据MN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N受到的电场力向上M受到的电场力向下,电荷的正负不清楚但为异种电荷.A错.o到a的电势差等于o到c的两点的电势差,而且电荷和质量大小相等,而且电场力都做的是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得a与c两点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B对.

20. 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

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阻力 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 ,求返回抛出点的速度由全程使用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为零,只有阻力做功为有 ,解得 ,A正确

21. 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AC边末画出),AB为直角边 ABC=45°;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BC边的中点。此玻璃的折射率为1.5。P为一贴近玻璃砖放置的、与AB垂直的光屏。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玻璃砖,则

A. 从BC边折射出束宽度与BC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

B.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小于AB边的长度

C.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等于AC边的长度

D. 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AB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BC面,入射角为45o>临界角 ,所以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仍然以宽度大小为AB长度的竖直向下的平行光射到AC圆弧面上.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在屏上的亮区宽度小于AB的长度,B对.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2、(5分)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完成下列测量步骤:

(1) 检查多用电表的机械零点。

(2)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正、负表笔插孔,将选择开关拔至电阻测量挡适当的量程处。

(3) 将红、黑表笔____①_______,进行欧姆调零。

(4) 测反向电阻时,将____②______表笔接二极管正极,将____③_____表笔接二极管负极,读出电表示数。

(5) 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应让电表指针尽量指向表盘____④_______(填“左侧”、“右侧”或“中央”);否则,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重新选择量程,并重复步骤(3)、(4)。

(6) 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拔向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位置。

答案(3)短接

(4)红 黑

(5)中央

(6)OFF

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off档.

23、(13分)

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 、 和 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 和 、 和 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完成下列真空:(重力加速度取 )

(1) 设 、 和 的横坐标分别为 、 和 ,纵坐标分别为 、 和 ,从图2中可读出 =____①_____m, =____②______m, =____③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 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 求出小球从 运动到 所用的时间为______④__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⑤__________ (均可用根号表示)。

(3) 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0.50m。设 和 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 =________⑥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0.61 1.61 0.60

(2)0.20 3.0

(3)8.2

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 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 =0.60m. =1.60m. 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 =0.60m.

(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 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 ,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

(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 =4.5m,则根据 0.082

24.(15分)

如图,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 , 为负的常量。用电阻率为 、横截面积为 的硬导线做成一边长为 的方框。将方框固定于纸面内,其右半部位于磁场区域中。求

(1) 导线中感应电流的大小;

(2) 磁场对方框作用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1)

(2)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①在线框产生的感应电流 ……② ,……③联立①②③得

(2)导线框所受磁场力的大小为 ,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由以上式联立可得 .

25. (18分)

如图,在宽度分别为 和 的两个毗邻的条形区域分别有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电场方向与电、磁场分界线平行向右。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以速率v从磁场区域上边界的P点斜射入磁场,然后以垂直于电、磁场分界线的方向进入电场,最后从电场边界上的Q点射出。已知PQ垂直于电场方向,粒子轨迹与电、磁场分界线的交点到PQ的距离为d。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及粒子在磁场与电场中运动时间之比。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由于粒子在分界线处的速度与分界线垂直,圆心O应在分界线上,OP长度即为粒子运动的圆弧的半径R.由几何关系得

………①

设粒子的质量和所带正电荷分别为m和q,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设 为虚线与分界线的交点, ,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③

式中有 ………④粒子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其初速度为v,方向垂直于电场.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⑤

由运动学公式有 ……⑥ ………⑦

由①②⑤⑥⑦式得 …………⑧

由①③④⑦式得

26. (21分)

如图,P、Q为某地区水平地面上的两点,在P点正下方一球形区域内储藏有石油,假定区域周围岩石均匀分布,密度为 ;石油密度远小于 ,可将上述球形区域视为空腔。如果没有这一空腔,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正常值)沿竖直方向;当存在空腔时,该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与正常情况有微小偏高。重力加速度在原坚直方向(即PO方向)上的投影相对于正常值的偏离叫做“重力加速度反常”。为了探寻石油区域的位置和石油储量,常利用P点附近重力加速度反常现象。已知引力常数为G。

(1) 设球形空腔体积为V,球心深度为d(远小于地球半径), =x,求空腔所引起的Q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反常

(2) 若在水平地面上半径L的范围内发现: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在 与 (k>1)之间变

化,且重力加速度反常的最大值出现在半为L的范围的中心,如果这种反常是由于地下存在某一球形空腔造成的,试求此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

答案(1)

(2) ,

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部分的知识.

(1)如果将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满密度为 的岩石,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重力加速度反常可通过填充后的球形区域产生的附加引力 ………①来计算,式中的m是Q点处某质点的质量,M是填充后球形区域的质量, ……………②

而r是球形空腔中心O至Q点的距离 ………③ 在数值上等于由于存在球形空腔所引起的Q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大小.Q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方向沿OQ方向,重力加速度反常 是这一改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 ………④联立以上式子得

,…………⑤

(2)由⑤式得,重力加速度反常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⑥

……………⑦由提设有 、 ……⑧

联立以上式子得,地下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分别为

,

2023年江西高考是全国乙卷。

2023年江西高考考卷信息:

2023江西高考是全国乙卷,是由教育部命题,采用语数外加综、理综模式。2023年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江西、安徽、甘肃、新疆、陕西。

2022年江西高考考卷信息:

2022年江西高考是全国乙卷,满分750分。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2021年江西高考考卷信息:

2021年江西高考是全国工卷,即新课标一卷,一卷一般比二卷难一些,所以像江西这样的人口大省都用一卷。但不会因考题差别导致教材差别,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

高考考试需要确保信息准确、规范作答及书写工整:

1、确保信息准确

江西省普通高考各科目均继续实行计算机网上评卷。考生答题前,一定要先认真检查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与本人的姓名、考号是否相符,然后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空格框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座位号等。

2、规范作答

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看清题号,并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题号对应的区域内,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不得擅自更改答题卡上题号顺序,否则答案无效。答案写在试卷上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3、书写工整

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根据教育部考务要求,需要用汉语文授课、学习的考生在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考生不能使用网络语言、繁体字、古文字等。

文章标签: # 实验 # 答案 #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