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改革讨论,关于高考改革的看法

tamoadmin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1.以后会取消高考吗2.2019年新高考6选3如何选择,组合选择分析3.大家对高考怎么评价根据过去几年高考的趋势来推测,考生数量应该会有增加的趋势。一、全国高考人数每年高考是中国的一项重要考试,涉及考生众多,考试时间也在不断地调整。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2013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了945万人,而2017年则达到了97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二、各省高考人数1、由于各省的经济、人口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每个

1.以后会取消高考吗

2.2019年新高考6选3如何选择,组合选择分析

3.大家对高考怎么评价

高考改革讨论,关于高考改革的看法

根据过去几年高考的趋势来推测,考生数量应该会有增加的趋势。

一、全国高考人数

每年高考是中国的一项重要考试,涉及考生众多,考试时间也在不断地调整。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2013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了945万人,而2017年则达到了97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二、各省高考人数

1、由于各省的经济、人口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每个省份的高考人数也有所不同。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湖南、广东和河南,高考考生数量也分别达到了130.91万人、119.97万人和117.98万人。

2、而且难度急剧降低,导致考试分数遭到强烈质疑,之后教育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考试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高考改革

1、近几年来,高考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以完善招生制度、提高考试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2、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推行“多样化评价”模式,打破传统的笔试和面试形式,引入开放性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总之,目前随着科技和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高考人数也在不断增长,而教育部和各省政府也在加强改革和监管,以确保每个参考考生都能公平、合理地参加高考,并取得应有的成绩。

四、高考费用

1、参加高考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包括报名费、考试费和材料费等。具体费用标准各省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考费用也在逐年增长。

2、为了保障特困家庭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权益,教育部和各省政府也推出了相关的资助政策,例如资助报考费用和提供生活补贴等。

五、高考对社会的影响

1、高考作为中国学生走向大学的重要关口,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而且对整个社会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高考的改革和改进也是历届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

2、通过对高考制度和方式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质量和素质水平的升级。同时,高考也引领着全国社会对教育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促进了全民教育意识的提高和思考。

以后会取消高考吗

新高考改革,除了走班、排课、选科等热门话题讨论,还涉及到一个核心概念“赋分制”,那什么是高考赋分制呢?

什么是高考赋分制

是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考生各科成绩,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赋分的关键在于,要明白考生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据这个排名区间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考生的高考最终成绩就出来了。不论分数论档位,考生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最终成绩的因素。

更多关于什么是高考赋分制,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2019年新高考6选3如何选择,组合选择分析

以后不会取消高考。

目前,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选拔优秀人才、保证教育公平起着重要作用。高考是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方式,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虽然高考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倾向等,但取消高考需要建立起更为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并且需要经过全面的社会讨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因此,以后不会取消高考。

大家对高考怎么评价

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新生即将迎来入学的第一次月考,这次考试既是学生们是否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一个考验,也将同时衡量学生自身的各科学习水平以便尽快选择合适自己的科目。

6个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选择3门进行考试,一共会出现20种不同的选择方式。

很多学生和家长们看了上海高考和浙江高考的实际情况,都开始谈“物理”色变。

所以这次我们按照组合中是否有物理课目以及参考之前的统计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这些科目呢?

含物理组--偏理科类(思):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生物-地理;

含物理组--偏理科类(背):物理-化学-历史;物理-生物-历史;

含物理组--偏文科类(思):物理-化学-政治;物理-生物-政治

含物理组--偏文科类(背):物理-历史-政治;物理-历史-地理;物理-地理-政治;

不含物理组--偏理科类(思):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地理;

不含物理组--偏理科类(背):化学-生物-政治;化学-历史-地理;化学-地理-政治

不含物理组--偏文科类(思):生物-历史-地理;生物-地理-政治;

不含物理组--偏文科类(背):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历史-政治;历史-地理-政治。

稍微解释一下分类方式:

1、含物理组合10种和不含物理的10种分开;

2、文理科不是按照传统的文理科分类,由于生物和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文理均有不少侧重点。

故依照从偏理科至偏文科如下排列: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3、括号(背)表示知识点需要背诵的偏多,(思)表示在一定的背诵内容基础上,需要思考知识,灵活掌握发挥。

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分为八个部分,按照分类组合逐一进行分析:

(一)含物理组的偏理科科目组合(思)

这种组合包含3个具体的科目选择方式: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化学-地理

物理-生物-地理

这类组合普遍都是属于两理一文的组合方式(包含传统理科三门的情况);

1、物理-化学-生物;

传统“3+X”考试的标准理综组合,即使放到新高考改革后,这种组合依旧有一定的人群选择。

其中这种科目组合与传统的理综区别主要在(天津地区):

传统理综: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取卷面成绩;

新高考改革: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100分;取等级赋分成绩;(等级赋分制)

可以发现物理在这三门中的分值比重其实是下降的,而且由于物理题目普遍偏难。

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一、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度优于文科水平;

二、目标基于985/2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们;

2、物理-化学-地理

如果家长们对大学的专业分布有所了解的话,就一定会知道地理类专业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理科的。

地理科目中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几乎每一点都围绕着各种物理、化学知识作为工具。

比如:山体岩层的侵蚀现象(物理、化学);极光、太阳黑子现象(物理);喀斯特地貌(化学);

所以说这三个科目其实是互为工具、相辅相成的。

即使不选择地理类学科,这种学科组合也可以涵盖大部分的理工类科目,并为这些科目打下坚实基础。

一、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的学生;

二、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目标基于各大高校的科研课题(考研方向);

3、物理-生物-地理

这类组合的选择方式并不多见。选择上没有明确的职业性取向。.

因为与生物组合的科目往往是化学,而不是生物。

所以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成绩上)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

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科目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相比于历史和政治)

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

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下一次我们将要讨论第二种科目分类组合适合于哪些学子们。

希望对大家选择科目有所帮助。

曾经有过的认真严肃的讨论,一直都把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归结为升学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猛烈挞伐的文章非常多见。很多人以发达国家为样板向人们阐述教育的目的,那完全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并不决定你的地位高下,也和你将来的工作关系不大,更和你是否受到尊敬无关。然而,这些说法仍然无法改变那些驱使着学生拼命升学的老师和家长在心里认定了的一个“硬道理”——通过高考这条路径,人可以由社会的底层一跃而上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他原来的家庭已然生活得不错,那么为了保留这种地位,他也仍需参加高考。农民们把这形容为“小鲤鱼跳龙门”。电视剧《大宅门》里的老奶奶问小男孩:“说,长大了是开银行还是掏大粪?!”都是这个意思。你说上大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没人反对,但是在内心,这个重要性肯定比不上跳龙门更实在。

从高考造成的全社会的紧张情形来看,社会等级观念、高低贵贱之分可能不但没有在人们心目中消失,反而更加严重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却似乎越来越淡。

中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只有工农兵子弟通过推荐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境最贫穷的人,尤其以那些祖祖辈辈不识字的家庭为多,那时候大学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知识教育,但是工农兵的子弟们仍然趋之若鹜,因为这是脱离艰苦的劳作成为干部的重要机会。

恢复高考后,人们开始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是进步。但是学生们参加高考的目的仍然少有改变。1980年上大学的结果应该比现在更有价值,不管你以前是什么,反正大学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档案就要放在另外一个类别里,这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官”了。是“官”当然就得有事做,所以工作自然不用愁,社会福利也高人一等。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当初的高考尽管升学率比现在低得多,但也没有达到今天这种令全社会紧张的程度。这是否意味着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对于社会等级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的高考结果应该说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惟一要素了。跳不过龙门的人还有很多办法补救,比如学校可以多收一些计划外的学生,只要家长多出一点钱就行。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反倒比过去更加紧张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正在分化,分化的结果是使得处于主流地位的人生活越来越优厚,而处于社会低层的人越来越切实地感到了生活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尚未完全建立起一个真正人人平等,一个贫富不同、地位不同的人可以共融、互敬的社会人文体系。贫穷的人不仅感觉到贫穷,他们已经察觉到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够公平的现象。在占有社会资源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在相关的权利表达方面,区别都日益明显。

每个家长都处心积虑希望借高考来完成如此现实的目的,但事实上大学已经越来越不具备这种功用,这样的变化肯定会加重家长们内心的恐惧。这样下来,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经不住事,即使上了大学,他们的素质也不会有太多提高。

这种情形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但我们对此应当有所认识,并且要有意识地开始改造我们的社会。

文章标签: # 高考 # 物理 # 化学